reading|小麥完全真相:歐美千萬人甩開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肥胖、氣喘、皮膚過敏的去小麥飲食法

現在小麥,跟你想的不一樣

今天眾多小麥品種與原始自然生長的單粒小麥,在基因方面的差異有數百項,甚至多達數千項。現在小麥的繁殖目的是為了提高產量,並具備抗疾病、乾旱和高溫等特性。事實上,現在小麥已被人們改造到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地步,必須靠人類提供硝酸鹽肥料、進行病蟲害防治。就像被圈養的動物,只能在人類餵食協助下生存,否則就活不下去。

和那些百年老品種相比,現在小麥呈現更多與腹腔疾病有關的麩質蛋白基因。

小麥食品的 A 型支鏈澱粉,無論是不是複合式,都可以視為「超級碳水化合物」也就是一種高度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,它轉變為血糖的效率,幾乎高於所有其他單一或複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。

吃兩片全麥麵包,跟喝一罐含糖汽水或吃一條糖果相比,除了吞下較多的纖維素之外,真的差別不大,甚至比後者更不好。

類嗎啡成分,讓人食慾大開

小麥其實是一種食慾興奮劑,它會讓你想要吃更多——更多餅乾、蛋糕、糖果、軟性飲料、貝果、馬芬、墨西哥捲餅、潛艇三明治、披薩等,它會讓你想吃含小麥和不含小麥的食物。

不吃麩質,但不吃「無麩質」食品

許多無麩質食物是用玉米澱粉、米澱粉、馬鈴薯澱粉或木薯澱粉製成,這對想要減十來公斤的朋友風險尤其大,因為無麩質食品雖然不會引發類似小麥麩質的免疫或神經系統反應,但還是會引發「葡萄糖-胰島素」反應,導致體重增加。

簡單地說,醣類,尤其是容易使血糖和胰島素急劇上升、開啟一連串代謝異常現象的小麥產品,會導致胰臟喪失製造胰島素的功能且無法逆轉,也就是罹患糖尿病。

愈快讓血糖上升的食物,愈容易誘發胰島素分泌,愈會刺激肝臟重新合成脂肪,使內臟脂肪囤積愈多,然後超低密度脂蛋白、三酸甘油酯和小粒子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愈多。

營養健康攻略

無限量攝取
  • 蔬菜(馬鈴薯和玉米除外):包括蕈類、葉菜類、南瓜。
  • 生堅果與種子:杏仁、胡桃、山胡桃、榛果、巴西堅果、開心果、腰果、夏威夷果、花生(水煮或烘烤)、葵花籽、南瓜子、芝麻、堅果粉。
  • 油脂:特級初榨橄欖油、酪梨油、椰子油、可可脂、亞麻籽油、夏威夷果油、芝麻油。
  • 肉類與蛋:最好選擇放牧與有機飼養的雞、土雞、牛、豬、水牛、鴕鳥、野生動物、魚、貝類、蛋(包括蛋黃)。
  • 乳酪
  • 無糖佐料:芥末、辣根、酸豆橄欖醬、莎莎醬、蛋黃醬、醋(白醋、紅酒醋、蘋果醋、陳年葡萄醋)、烏斯特黑醋醬、醬油、辣椒醬。
  • 其他:亞麻籽(磨碎)、酪梨、橄欖、椰子、香料、可可(不加糖)。
限量攝取
  • 乳酪之外的乳製品:牛奶、鮮乾酪、優酪乳、奶油。
  • 水果:莓果最佳。藍莓、覆盆子、黑莓、草莓、蔓越莓、櫻桃。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,如鳳梨、木瓜、芒果、香蕉。不吃水果乾,尤其是含糖量超高的無花果乾和棗乾。
  • 整支玉米:不是玉米醬或玉米澱粉,這兩者吃不得。
  • 果汁
  • 小麥之外的無麩質穀類:黎賣、小米、高粱、畫眉草、莧菜、蕎麥、稻米(糙米與白米)、燕麥、野米。
  • 豆類:黑豆、敏豆、棉豆、西班牙豆、皇帝豆、小扁豆、鷹嘴豆、馬鈴薯(白與紅)、芋頭、蕃薯。
  • 黃豆製品:豆腐、天貝、味噌、納豆、毛豆、黃豆。
能不吃就不吃
  • 小麥製品:以小麥為基本原料的麵包、義大利麵、麵條、餅乾、蛋糕、派、杯子蛋糕、穀麥片、美式薄煎餅、鬆餅、皮塔餅。古斯米、裸麥、蒸穀麥、黑小麥、卡姆小麥、大麥。
  • 不健康油脂:炸過、氫化、多元不飽和的油脂,尤其是玉米油、葵花油、紅花油、葡萄籽油、棉花籽油、沙拉油。
  • 無麩質食品:尤其是使用玉米澱粉、米澱粉、馬鈴薯澱粉、木薯澱粉的食品。
  • 水果乾:無花果乾、棗乾、梅子乾、葡萄乾、蔓越莓乾。
  • 油炸食物
  • 含糖零食:糖果、冰淇淋、雪酪、水果捲、蔓越莓乾、能量棒。
  • 富含蔗糖或果糖的甘味劑:龍舌蘭糖漿、蜂蜜、楓糖漿、高果糖玉米糖漿、蔗糖。
  • 含糖佐料:果膠、果醬、蜜餞、番茄醬(如果含蔗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漿)、印度甜酸醬。

請各位注意,在食品標示上,「無小麥」並不等同於「無麩質」。

Categories: reading

You may also lik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